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是工信部落實《中國制造2025》工程首批布局的國家級創新中心,圍繞行業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,以創新為宗旨,以產業需求為導向,重點解決前沿、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發、轉移轉化、首次商業化的缺失環節,形成對產業共性技術的支撐,為行業發展提供競爭能力,引領中國3D打印發展。創新中心依托西安增材制造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采用 公司+聯盟 協同創新模式,由西安交通大學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、西北工業大學、清華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5所大學及增材制造裝備、材料、軟件生產及研發的13家重點企業共同組建,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擔任董事長,注冊資本1.35億元。
推動創新能力建設,補齊創新鏈短板與弱項。創新中心面向航空航天、生物醫療、文化創意、汽車制造、建筑能源等領域的應用,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形成面向增材制造產業需求的創新能力,重點建設研發中試、公共測試、共性技術服務能力三大平臺。已建成 材料制備、創新設計、前處理、打印制造、后處理 通用研發中試線1條, 大型構件、微型渦噴、微滴噴射、精準醫療等、復合材料、增減材 專用研發中試線6條,金相制備+分析、物理性能檢測、化學性能檢測、力學性能檢測、無損檢測等多個檢測實驗室,以及網聯筑夢云平臺,以3D打印大數據和互聯網為支撐工具,提供設計、工藝規劃、智能制造、質量控制等解決方案。三大平臺通過為行業用戶提供研發中試、檢驗測試、大數據工藝技術解決方案等一站式服務,彌補創新鏈條中從實驗室樣品到生產線產品中間涉及到的工藝、材料、設備、檢測等短板和弱項,加快成果大規模商用進程。
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,解決行業技術瓶頸。創新中心以國家戰略性領域的需求為引導,瞄準重大裝備、重要材料、關鍵工藝、核心軟件、核心元器件等關鍵共性技術,開展技術成熟度4-7級研究,解決行業難題。成功研制了5m熔絲增減材一體化制造裝備、五軸增減材一體機、激光超聲檢測裝備、高性能復合材料增材裝備、電解質等離子體拋光機等系列裝備,完成了高強鋁合金電弧焊熔絲成形、鈦合金電子束熔絲、復雜機匣增減材復合制造等關鍵工藝研究,攻克了微噴頭、同軸送粉激光熔覆頭、短纖維復合材料擠出頭、長壽命電子槍等核心元器件,同時開發了多種功能性3D噴墨材料體系、金屬基納米復合材料、耐高溫透波陶瓷材料體系、高分子新材料等,以及包含工藝優化、路徑規劃、集群控制等系列軟件。并與航天一院、航天三院、航天六院等典型用戶聯合開展技術驗證,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、軟件和裝備,推動科技成果向市場轉化,支撐行業發展。
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通過 多學科交叉創新 和 政產學研金用 協同創新,提升創新能力,攻關核心技術,打造完整的創新鏈,引領增材制造行業發展,帶動整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。